兰州大学坐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2,974.2亩,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103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生19,964人,硕士研究生11,408人,博士研究生2,885人。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228人,在站博士后169人,教授等正高职705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40人,临床医学教授110人,副教授267人。研究生导师1,836人。两院院士6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甘肃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特色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先后与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