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法学界的“五院四系”
"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今天高考志愿网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这几所法学专业的豪门。我们先来看一下五院四系是指哪些学校。"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学院。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法学专业评定为A+的高校全国仅有两所,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成立的由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北京政法学院"校匾。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端升先生为学校首任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政法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其拥有四个法学院,分别是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还有一个法律硕士学院。法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80%以上,本科生深造率73%以上。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刘伯承元帅为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司法部直属唯一重点政法高校,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是新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典范。1995年被正式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西政拥有六个法学院,分别是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学科实力强劲,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体,兼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社会系合并组建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华政拥有七个法学院,分别是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法学院、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刑事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但是依托于上海的区位优势,学校发展还是非常迅猛,行业认可度和录取分数也达到高位。法律史是华政的国家重点学科,知识产权方面也非常有特色和优势。学生就业地域相对集中,本科生在华东就业的超80%,研究生接近9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53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2000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中南财经政法的法学院就是原来的中南政法学院,也是亚洲最大的法学院,本硕博共计接近5000人。由于211地位的加持,法学发展整体向好,法学学科也被评为学校的“双一流”学科。民商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学校的优势方向之一。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前身是1939年11月复办的陕北公学,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承担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级创新实验区。
西北政法拥有七个法学院,分别是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法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西法大如今在五院中实力较弱,第四轮学科评估只有B+水平,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博士点。不过其在西北政法届还是有相当的认可度,想在西北发展的考生可以选择。
"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
北大在国内的地位众所周知,法学又是它的强势学科,能来这里学法学是很多考生的梦想。北大的法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四个领域实力更加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1988年经国家批准改建为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
人大的法学院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在以往的四次学科评估,有排名的时候第一,没有排名的时候是A+实力,也是很多有志于法学领域考生的梦想之地。
武汉大学法学院源于1926年武昌法科大学,1928年校名命名为武汉大学时,法学院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先后云集王世杰、周鲠生、梅汝璈等一大批著名法学家,办学声誉影响海内外。1979年恢复法律系,1986年成立法学院。2003年获批国家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武大的法学有其自身特色,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这些领域拥有很强的实力。武大的法学在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影响力更加突出,因此想在这些区域发展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
吉林大学法学院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建于1948年,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现已成为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吉大由于合校和地域等因素,发展速度较慢,法学学科的发展也弱于其它三系。但是吉大也有其自身的优势,985的地位加之很有性价比的录取分数,还是能吸引很多考生。法学在学校一众学科中地位也非常高,资源很多。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吉大法学的优势方向,可以重点考虑。
当然随着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像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这样的"法学新贵",以及依靠自身专业优势而发展起来的特色法学专业,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法、财经类大学的经济法专业、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西安政治学院的军事法学及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法学。除高校法学院外,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作为国家级法学研究机构设立的法学系,在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界也占有重要一席。
作者简介: